新闻动态

News

荔枝柠檬茶饮品定制代工

作者:质每
发布时间:2025-11-10
浏览量:3

  在饮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:不是每个好产品都能卖得好,但每个畅销产品,一定是和渠道逻辑高度契合的。这句话听起来很“市场化”,但放到一个新产品,比如200ml利乐包荔枝柠檬茶上,就能体会到它的真味。
  一、好产品≠好卖的产品
  很多品牌做饮品的第一步,总是从“我想做一款好喝的茶”开始。于是开始选原料、调味、定包装、拍视觉、讲故事——一切都完美。可产品一上市,销量寥寥。问题出在哪?
  很简单:消费者不在你认为的地方。
  企业眼中的“好产品”,往往是高成本、看起来有独特卖点的“理想型”;而消费者眼中的“好产品”,是“容易买到、价格合适、喝起来舒服”的日常型。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典型的错位——企业做的是梦想型饮料,市场却需要一款随手能喝、价格不贵、形象轻快的荔枝柠檬茶。
  在饮品行业,这样的例子太多。每一个“想做点不一样的”新品,都在上线后的三个月里,发现自己被渠道“教育”了一遍。
  二、先选渠道,再定产品
  那到底该怎么破?答案很现实——先选渠道,再做产品。
  举个例子:假设你想做一款200ml的利乐包荔枝柠檬茶。如果你决定主打便利店,那价格敏感度高,更看重“清爽、解渴、好看”,售价控制在3元以下。这就意味着产品的原料、包装、运输、渠道返点,全都得倒推回来。
  而如果你瞄准的是社区生鲜店、精品零售、达人带货等渠道,那故事完全不同。这里的消费人群愿意为“茶感”“低糖轻负担”“新中式包装”买单,单价可以提升到5-6元。
  你会发现,渠道决定了定价,定价决定了产品。
  一个聪明的品牌,不会先花半年做研发、做包装,再去找渠道,而是会先调研:
  渠道毛利率是多少?
  平均客单价和接受价位在哪?
  同类竞品的销量结构如何?
  这些信息决定了你能用多少成本去做茶底、果汁比例、包装纸层数、外观设计,甚至连吸管形状都会被影响。
  三、荔枝柠檬茶的定位推演
  我们回到产品本身。荔枝柠檬茶这个口味组合,本身自带“热带果香+清新茶底”的爽感,非常适合当下年轻消费群体——既有果味,又不腻。
  如果放在200ml利乐包中,这个容量正好契合“轻饮”“小份量”的趋势,尤其在电商、新零售、企业配餐等场景里都能适配。
  渠道一:电商平台
  适合组合装销售,主打颜值与新口味概念,文案强调“清爽夏日果茶感”。需要做短视频内容与达人试饮。
  价格空间:每包成本控制,做促销能打包10盒/组。
  渠道二:新零售便利店
  适合与现有果茶类产品并排陈列,包装设计要突出“清爽、轻盈感”。这类渠道毛利较高。
  同时,品牌方可提供促销物料或扫码抽奖活动,提升动销。
  所以,一个荔枝柠檬茶的产品企划,要先明确——先打哪个渠道?不同答案,对产品口味、甜度、包装甚至供应链结构的影响都完全不同。
  四、渠道决定成本结构
  饮品行业的利润分布,其实早已写在渠道账本里。一个产品的价格能否站稳脚跟,往往不取决于“口味是否特别”,而是取决于“渠道是否通”。
  比如,做电商时,平台服务费+物流费+达人佣金可能就占了售价的20%-30%。那你必须在原料和包装上做结构优化。
  如果是线下经销,渠道商往往要求30%-40%的毛利,这意味着你只能把成本压到2元以下,否则没得谈。
  所以一个简单的决策逻辑是:
  渠道利润空间 → 市场定价区间 → 成本结构 → 供应链搭配 → 产品创新空间。
  荔枝柠檬茶看似是茶饮创新的一款,但本质是渠道适配型产品。你得在不同成本模型下判断:果汁浓缩液的比例是多少?茶底是绿茶还是红茶?这些问题的答案,背后全是成本与渠道费比的博弈。
  五、包装容量也藏着渠道逻辑
  消费品的生意有时候很微妙,5%的包装容量差异,就能决定一个产品是否能被上架。
  为什么很多品牌坚持做200ml利乐包?因为它能兼顾便携性与成本效率。相比330ml或500ml的瓶装茶,200ml在物流体积、陈列密度、消费者尝鲜心理上都有优势。
  而且对于荔枝柠檬茶这种果味茶饮,小容量正好避免了“喝到后面有点腻”的问题,既满足口感,又能提升复购率。
  六、品牌故事不是主角,市场逻辑才是底层
  很多新品牌喜欢讲故事,叙事当然好听,但现实里,一个能上架的产品,背后是复杂的成本控制、供应链整合、渠道匹配。
  你所称赞的“包装好看”“口味清新”,可能只是品牌用5%的成本精心设计的亮点,而让你能在便利店、网店轻松买到它,却是那95%的渠道投入和供应链打磨换来的。
  所以,在做荔枝柠檬茶这类新茶饮时,更务实的逻辑是:
  先想清楚卖给谁、在哪卖、怎么卖,再去决定这杯茶该怎么做。
  七、从渠道出发,做被市场选择的产品
  在当下的饮品赛道,“渠道优先”不再是销售策略,而是一种产品思维。
  荔枝柠檬茶这类果茶型饮品,本身有着足够的市场潜力和情感温度,但能不能成为爆款,不取决于你的茶香多独特、果汁多真,而在于:
  它是否在消费者容易看到的货架上;
  它的价格是否让人愿意复购;
  它的包装是否符合场景;
  它的供应链是否能支撑渠道节奏。
  当一个产品的定位、渠道和供应链能形成闭环,它就具备了长销的可能。